

天氣變冷,很多人喝水量開始變少,尤其晚上睡覺特別容易想上廁所,怕得離開溫暖的被窩,因此晚間或整日的喝水量都刻意減少。曾經在社群媒體調查過,有將近一半的人每天都沒有喝到健康建議攝取量!
成年男性體內有60%以上的水分、女性50%,當身體水分過多時,體重會隨之增加,最常見的是短時間快速瘦身的極端方式,是因排除掉體內水分造成體重減輕。但水分在人體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,主要幫助體內正常運作組成血漿血液、消化液、運動氧氣、幫助營養吸收、調節體溫,也是新陳代謝和心血管循環系統運作必備,一旦身體缺水或流失過多水分,將導致生理機能傷害。
一般健康成年人的水分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30~40毫升,還要看當天是否流比較多汗、運動或講話呼吸較多、排尿排便多等;流失水分增加,就會需要增加水的攝取量,因為水還能排除廢物,平均每天排出的尿量約在1~2公升,當尿量小於600毫升時,會反之強迫腎臟產生濃度非常高的尿液,容易增加腎結石的風險(尤其是男性)。
水腫不一定是因為喝太多水,健康人通常是因為食物吃太鹹。水分在體內各處通過細胞上的通道蛋白,穿透於細胞內和細胞外。而細胞內外的鈉鉀兩種離子的濃度差異,能維持細胞內的負電性和細胞外的正電性,透過這些電位的改變,能提供神經系統運作的能量之外,還可以控制細胞的體積大小與水的含量。若其無法正常運作或食用過量的鹽(氯化鈉),使體內鈉離子濃度過高、鈉鉀不平衡,只能將鈉留在細胞內,水也會跟著進入細胞、存在組織內,造成身體水腫問題,這時反而需要攝取更多水分,讓身體大量排尿、流汗、促進循環等,使鈉離子濃度降低。
因此普遍對於健康成年人來說,多喝水有益無害,當感到口渴的時候,已經是身體缺乏水分的狀態了!時時提醒自己,記得補充水分,才能讓身體維持水嫩平衡。